懂车帝测试, 并非主动给外国递刀子, 而是好戏演砸了
- 2025-07-29 14:35:56
- 810
2025年夏,一场本应掀起行业反思的测试视频,却在舆论场掀起惊涛骇浪。
懂车帝联合央视推出的智驾测试,原本是是一场敲打智驾营销的正义之戏,却因聚光灯外一只无形的手,演变成“给外国递刀子”的闹剧。
从“敲警钟”到“递刀子”,究竟是谁按错了剧本?聚光灯骤然熄灭,幕布后资本的交错暗影,终于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。
01
敲打智驾夸张营销
当“智驾比老司机更稳”的宣传随处可见,当车企宣传“全场景L2.999智能驶”“上车睡一觉就到目的地”,逐渐变成消费者心里认知时,中国新能源汽车智驾正陷入一场危险的“营销狂欢”。
于是,懂车帝联合央视发起一场测试,正是要对这股虚火“泼盆冷水”。
其选取了市场热门畅销的20多个品牌近40个车型,模拟城区和高速两大道路环境的15个真实事故场景,进行测试。
测试结果触目惊心,特斯拉“带伤领跑”,大多数车型均表现很差。
这些数据不是冰冷的数字,是消费者的血泪预警。如果这是现实场景,大多数驾乘人员可能已经车毁人亡。
车企把“辅助驾驶”包装成“自动驾驶”,本质是上是让消费者当了试验品小白鼠。
懂车帝的测试,就是要撕开这张遮羞布,让行业回归“安全第一”的清醒。毕竟,真正的智驾进步,不该靠嘴皮子吹出来的“神话”,而要靠实打实的安全说话。
02
事情逐渐开始变质
懂车帝发出测试视频之后,央视新闻迅速下场转发,并配上“央视新闻联合懂车帝”的字样。央视以身入局,给懂车帝测试做了背书。
包括一向敢于回怼媒体的华为在内的诸多当事车企,都选择了低调,或沉默以对,或“不予置评”。
这说明,车企看到懂车帝背后的站台方是谁了。
这次央视和懂车帝合作,并非简单的一个测试而已,其目的就是想要敲打车企对智驾的过分和夸张宣传。所以车企都选择配合,与央视和懂车帝一起唱好这场戏。
可惜事与愿违,马斯克下场之后,这场戏就彻底失控,不再受导演控制了。马斯克转发懂车帝测试之后,舆论终于从国内传导至国际。
于是,一些国人还有很多境外媒体,开始攻击中国新能源车不行,尤其是在智驾方面都是垃圾,比不上一个特斯拉。
欧洲监管者更是如获珍宝,可能会对中国汽车设置更高进入门槛。
事情风向起了变化,央视新闻可能意识到了危险,于是修改了措辞,特意删除了“央视新闻联合懂车帝”几个字。这好像是划清界限,不敢给懂车帝背书了。
03
一场好戏被演砸了
新能源汽车是国策,从中央到地方,从政策到补贴,国家耗费无数金钱和资源,经历十几二十年,终于构建起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。
乘着这股时代东风,中国汽车不仅掌握了国内车市的主动权,而且还大肆出海,有望在国际汽车舞台上从配角变身为主角。
可是,懂车帝和央视的这番操作结果,就等于是给“国策”一棒,好像击打着国产新能源汽车出海的半条腿。
从敲打车企智驾夸张宣传,演变成给外国递刀子,这个戏彻底演砸了。这就好像是晚清的一出荒诞剧:
光绪给了李鸿章一个任务,让他“敲打”一下失控的义和团,别闹得太出格,让自己难做;结果李鸿章却稀里糊涂请来了八国联军,把“敲打”变成了“引狼入室”。
懂车帝和央视或许以为自己是执棋的“聪明人”,却不知自己早已沦为别人棋盘上的棋子:
用行业的真实问题做引子,用公众的焦虑当燃料,最终烧出的,却是“中国新能源汽车和中国智驾不行”的舆论灰烬。
有观点认为,这场所谓“技术测评”背后,资本可能早已埋好伏笔。
一方面,懂车帝2024年6月从字节跳动拆分独立发展,并融资7-8亿美元,其中红杉资本领投4-5亿美元,推动其估值达30亿美元。
另一方面,红杉资本掌门人Roelof Botha与马斯克相识20年,曾共同任职于PayPal。他长期支持马斯克,例如参与投资Space X等。
红杉在中美科技战场左右通吃,如同一条暗河连通两片海洋。
- 上一篇:大爷块钱买折叠沙发到手竟是支笔
- 下一篇:妈妈带顶流花束接高考女儿